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就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实践心得,与大家探讨交流,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彻底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为此,我镇中心校提出、推广实施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练习检测、总结拓展)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坚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坚持以使用鼓励性语言为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回想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我感到很欣慰。走近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的变化很大:胆子大了,信心足了,有礼貌了,脸上有笑容了……特别是课堂上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自学更认真,展示更充分,探究更深入,争论起来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俨然一个个小法官,这就是五环节教学的魅力!下面就如何营造五环节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自主预习
本环节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
2、关键要建立预习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3、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出现无思考价值的问题;
4、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抽查,检查预习情况,巩固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这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合作学习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3、组内交流与集体讲授。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要注意:
①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②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③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即评价要有针对性)。而在合作学习前必须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知识点大胆尝试练习题,在学生想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告诉别人时,提前整理出最简炼的讲稿——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学”中出现错误的分析;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4、鼓励标新立异;
5、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三、展示交流
展示环节是对自学环节的延伸和检测。通过展示,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课堂中的展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同桌交流。把自己整理的内容,人人进行同桌试讲,互提见解,交流互补。讲后再修改各自的内容,这是对知识点的再认识,再理解,再巩固;
2、小组轮讲。同桌修改整理后,人人在小组轮讲,听取大范围的意见。然后第二次互补修改讨论、评价,并每组推荐一优一劣讲稿准备全班讲解;
3、班级主讲。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主要讲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全班进行补充,质疑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4、总结整理。人人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并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学法。
四、练习检测
根据课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提升,使学生乐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2、注意练习的变式呈现。注意事项:
3、在环节一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
4、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特点的原因,环节二和环节三可以交叉在一起
5、备课中,教师要做好两个预设:
①学生在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②学生可能生成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五、总结拓展
总结可分每个环节后的小结和课堂结束后的总结,可以对每个环节小知识点的梳理,或者对整节课内容系统地归纳概括,或者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补充、纠正。老师学生都可以总结,可以谈知识的获得,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数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能力的提高等等,起到拓展升华,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知识拓展、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贴近生活实际,学“活”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目的。总之,总结要用简练的语言,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讲”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教师归纳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地领会本节内容的意图,
2、教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拓展开来,以其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3、拓展延伸要合情合理地把握课题,更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根据教学内容,一节课中可以反复,交叉,灵活运用某一
4、个或某几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化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另外,在使用“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同时,老师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读懂教材内容,理解编者编排意图。
老师在备课时只有读懂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学目标,才能读懂教材内蕴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读懂教材呢?我认为要多查阅相关资料,正确认识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上下联系及作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给出?旁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等等。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就会提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正确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发现,老师生怕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打乱教学设计,或者是怕浪费时间,所以展示时一般选用优秀学生,几乎不出一点差错 ……此处隐藏2593个字……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做好组织工作,目光巡视,行间巡视,了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以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为后教提供依据。教师检测的方式根据学科、课型特点和要达到的矛盾而定,一般有口头提问,练习板演,动手操作三种。检测就是考试,要求要严格,组织要严密,确保了解真实学情。检测之前要讲明要求,注重教方法,育习惯。
(三)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这个环节一般分为四步:
1、观察板演;
2、组织更正;
3、组织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4、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
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保证高效课堂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于检测后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参与更正、讨论解决。先要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按“五步观察法”的要求对照例题和自己做题的实践体会,观察板演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发现有问题及时举手上台更正。更正时一定要注意教方法。讨论时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对学生都不会的倾向性问题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步板书重要知识点、易混易错点和解题规律。讲评归纳之后,要指导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四)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教师要根据本节目标和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训练题,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每节课的训练题要分出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五)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此环节包括三步: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指出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2、回应本节目标,寻找差距,回归单元目标;
3、落实堂清,指导课后补差、日清、复习、预习工作。
每堂课在结束前两分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回应目标,寻找差距,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根据学生当堂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落实堂清,安排课后补差、复习、预习和日清等工作。
高效课堂五环节,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基本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可以灵活变通,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效果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唯一标准。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4高效课堂操作流程
第一:自学(预习)
自学(预习)的抓手: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果。(导学案是路线图,在课改初期,必须每个学科都要有。随着课改的推进,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笔记,达到和用导学案同样的效果。对一些比较重要并且难度大、容量大的内容,老师仍需要给学生提供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包含三维目标。
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
B:过程与方法暨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哪一种学习方法,提升哪一方面的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暨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情感目标。
2、学习重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重点。
3、学法指导,老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学法指导。
4、知识链接。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把能联系起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上挂下连、左顾右盼。
导学案的编写基本要求:
1、知识问题化。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老师切忌直接给学生,而应该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层次化。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实现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学习的三种形态:独学、对学、群学。独学,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双色笔及时把重要的知识点和有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对学,在独学过程中,疑惑知识对子之间相互讨论,重点知识相互之间提醒。而后,对子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各个层次之间展开群学。老师在小组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能关注到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完成学情调查,以便及时的组织课堂。
第一:明确小组展示任务,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本小组学生围绕展示任务展开组内的学习交流,并且先在小组内进行小展示。并且把展示内容和展示成果板书到黑板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学情调查。
第二:展示老师根据上一个环节的学情调查,开始组织全班学生的展示,展示过程中,各个小组把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学生进行追问,老师及时点评,进而促进新的课堂生成。
第三:生成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本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课上、课下和自习课上进行整理归纳)
展示完毕后,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把课堂的生成、疑难问题以及自己的收获整理到自己的纠错本上。第五:达标测评
每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老师根据学情调查,利用多种方式组织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老师对学生的学情进一步的调查。
文档为doc格式
高效课堂图文推荐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精选心得网 www.jxihair.com 版权所有